9月12日上午,由研究生院、研究生工作部主办,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承办,校研究生科学技术协会协办的“虹”学讲堂第650讲在北校区WH1101举办。新加坡国立大学吕力教授作题为“面向固态电化学储能器件”的报告,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郭亚杰教授主持报告会,相关学院共150余名师生参加讲座。

吕力教授作报告
本次报告主要围绕固态电池的核心挑战、界面优化策略、复合电解质设计及未来发展方向四个方面展开。吕力教授阐述了固态电池面临的核心瓶颈是电极-电解质界面问题,包括接触不良、化学不稳定及枝晶生长等,这些问题严重制约了电池性能。他提出了铁电修饰界面工程策略,通过引入“铁电氧化物-聚合物”复合层抑制空间电荷层、稳定SEI膜,显著提升了电池的循环稳定性与抗老化能力;同时他强调了有机/无机复合电解质的“刚柔并济”设计,可协同提升离子电导率、机械强度和界面相容性。吕力教授指出了未来需从机理研究、材料性能、结构设计和成本控制等多维度推动固态电池产业化,为实现高安全性、高能量密度储能装置提供解决方案。
(审稿:王妍 网络编辑:和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