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2日至23日,2025河流盆地水资源国际论坛(2025 Global Forum on Water Resources in River Basins)在我校召开。本次论坛由长安大学主办,长安大学水利与环境学院、黄土科学全国重点实验室、国际水文地质学家协会中国国家委员会等单位共同承办,汇聚了来自中国、新加坡、英国、突尼斯、马来西亚、摩洛哥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50余名专家、青年学者与行业代表,共同探讨河流盆地水资源的可持续管理与治理路径。
大会开幕式上,中国地质科学院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研究所研究员、国际水文地质学家协会中国国家委员会秘书长李亚松研究员致欢迎词,新加坡水管理国际组织Asit K. Biswas院士出席,并作大会致辞,开幕式由水利与环境学院副院长李培月主持。

大会会场
论坛以“河流盆地水资源的可持续与公平利用”为主题,围绕地下水回补、水质演变、生态水文、气候变化适应性、水资源治理等关键议题展开深入交流。与会专家通过主旨报告、特邀发言和专题讨论,分享了各国在流域水资源管理中的最新研究成果与实践经验。
在主旨报告环节,新加坡水管理国际组织Asit K. Biswas院士、英国格拉斯哥大学Cecilia Tortajada院士作了大会主旨报告,就河流盆地水资源管理的挑战与应对措施进行了交流。中国地质科学院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研究所李亚松研究员、西安科技大学黄金廷教授、突尼斯埃尔马纳尔大学Rachida Bouhlila分别就含水层人工补给、格尔木河流域依赖地下水植被生态调查评价和地下水盐渍化的机制与管理作了学术报告。

Cecilia Tortajada院士作大会主旨报告
论坛强调跨学科方法的融合,涵盖水文地质、环境工程、生态学、数据科学、公共政策等多个领域。来自马来西亚拉曼大学的Hwang Sheng Lee教授提出了基于循环经济的染料废水处理新路径;俄罗斯东北州立大学的Olga Makarieva教授则分享了气候变化背景下北极与山区流域中地下水、冻土与径流相互作用的最新发现。
论坛闭幕式上,组委会主席、长安大学李培月教授总结指出,河流盆地作为生态与经济的重要命脉,其可持续管理离不开跨国、跨部门的协作与知识共享。本次论坛不仅搭建了高水平的学术交流平台,也为未来开展联合研究、技术转移与政策对话奠定了坚实基础。在全球水危机日益严峻的背景下,2025河流盆地水资源国际论坛的成功举办,彰显了国际合作在推动水资源科学管理、实现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中的关键作用。

大会合影
(审稿:荆琳  网络编辑:和燕)